中新社北京7月20日電題:巴以新矛盾致衝突升級 各方加緊斡旋面臨考驗
  作者 吳旭 袁珊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20日均表示,接受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停火3小時的提議,以便在加沙城東部衝突中受傷的人員能夠順利撤離。
  以色列軍隊針對加沙地帶巴勒斯坦武裝人員發動的“護刃行動”20日進入第十三天。以軍繼續對加沙地帶進行轟炸和地面軍事行動,巴勒斯坦武裝則不斷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據巴衛生部門最新消息,軍事打擊已致巴方339人死亡,2500人受傷。以色列方面也表示,衝突已造成3名以色列軍人和兩名平民死亡。
  隨著雙方傷亡人數持續上升,這場起初因遇害青年引發的“報複戰”演變為巴以近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此間專家分析指,3名猶太青年和1名巴勒斯坦少年先後被綁架並遇害只是此輪軍事衝突的錶面原因,當前局勢嚴重惡化是由於巴以之間新矛盾所致。
  巴勒斯坦內部兩大派別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和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於今年4月宣佈達成一份和解協議。雙方同意組建聯合政府,併在政府組建後6個月內舉行全國大選。此項協議標誌巴國內兩派關係緩和,有望結束持續7年的內部分裂。但對於一直視哈馬斯為恐怖組織、拒絕與其對話的以色列來說並不願接受兩派握手言和。
  “巴以雙方近一年的和平談判宣告失敗,而此時巴內部兩派宣佈成立聯合政府,這不僅是哈馬斯力量的一種伸張,也暗示以色列對哈馬斯打壓政策的受挫。”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問題專家李國富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李國富指出,巴內部和解意味著讓哈馬斯的合法性得到確認,以色列一直在找機會對哈馬斯進行打擊,而這次猶太青年被綁架一案就給其一個“合理的”理由。
  除對巴兩派和解的不安,以色列國內政治鬥爭也是促使其加緊對哈馬斯打擊的原因。此屆政府組閣除總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右翼陣營“利庫德集團”外,還有奉行中間路線的黨團。同時,以外交部長利伯曼為代表的“極右翼”始終對內塔尼亞胡的“軟弱”不滿,曾屢次施壓,甚至威脅退出聯合政府。
  中國中東學會理事、前駐敘利亞大使時延春在採訪中表示,以政府為面對內部壓力升級了對加沙地帶的軍事攻勢。“本屆以色列政府右翼色彩濃厚,和左翼政黨相比,在安全問題上的立場更加堅定和強硬,導致巴以雙方軍事化對抗加劇。”
  為避免戰事進一步升級,國際社會正加大斡旋力度,積極勸和促談。以色列曾於15日凌晨單方面接受了埃及的停火協議,而在遭到多枚來自加沙的火箭彈襲擊後,以空軍於當日下午即恢復空襲。以色列《國土報》稱,以方之所以首先接受停火協議,是因為可以使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為進一步擴大軍事行動找到依據。如果哈馬斯方面繼續對以發射火箭彈,以方就擁有了擴大軍事打擊的合法性。
  “不論是與哈馬斯還是黎巴嫩真主黨的暴力衝突,以色列一貫採用威懾戰術。”李國富指出,“如果衝突升級,以色列會加大對哈馬斯的打擊力度,直到哈馬斯停止攻擊。”
  以色列與哈馬斯雙方16日又均同意聯合國提議,於17日暫停攻擊加沙地帶5小時。但停火期限一過後,雙方立即恢復向對方的攻擊,以軍還從17日晚開始發動地面攻勢,不到48小時就至少有110名巴勒斯坦人在攻擊中死亡。
  面對短暫停火後局勢驟然升級的尷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9日晚趕赴中東地區進行新一輪調解。“國際斡旋會起到一定的調停作用,”時延春指出,“人道主義停火是一個機遇窗口,但鑒於目前衝突雙方態度都很強硬,這種停火相對脆弱,如果出現新的導火線,必然‘一點就著’。”
  談及在巴以問題上的斡旋努力,美國務卿克裡的十餘次中東之行引人關註。克裡自去年2月出任國務卿之初就隨即展開中東之行,此後又多次踏足中東,似乎把解決巴以衝突“頑疾”當成首要任務。但美國的“特別努力”一直沒有使和談取得明顯進展,加之此次衝突進一步惡化,美中東政策受到多方質疑。
  半島電視臺稱,克裡無法勸服以方停止或局部停止定居點的擴建,如果美國不對以色列直接施壓,克裡的中東之行註定失敗。《華盛頓郵報》則稱克裡的中東政策是一種“妄想”,認為美超級大國的慣性思維與複雜的中東現實相脫節是其中東政策包括巴以政策失敗的原因之一。
  “美國的基本立場偏向以色列,以偏向以方的立場來調和不可能解決問題。”時延春談及美中東政策時說,“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通過緩和、安慰和說教來顯示自己的存在。”
  李國富對此也表示,雖然奧巴馬和克裡都稱不會放棄調停,但美在中東地區如何向此前說的那樣發揮領導作用,還面臨重大考驗。(完)  (原標題:巴以新矛盾致衝突升級 各方加緊斡旋面臨考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h42mhwiq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